
“爱——不仅是赞美你的高大身影,也深爱你坚守的岗位,脚下的那片土地。”这句诗在心中轻轻回响,每次读到,都饱深深的情感。
舒婷,作为上世纪80年代朦胧诗坛的重要一员,与北岛、顾城齐名。她的主要著作包括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和《始祖鸟》,还有散文集《心烟》等作品。她的诗歌保持了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了文学天空中一道耀眼的轨迹。其诗歌无论是意象还是词汇,都富有南方风情和女性特色。
《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虽然名为抒情诗,但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逻辑严密的思维,塑造了明丽隽永的意象。这首诗在新诗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实际上,这首诗并不晦涩难懂,而是多处运用了隐喻手法,局部或整体进行了象征。尽管如此,它所表达的意象仍然具有一定的多义性。
值得一提的是,《致橡树》创作于1977年3月,是“”结束后最早的爱情诗之一。诗篇一开头便采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的比喻,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情观。诗人强调,如果爱一个人,决不应当如攀援的凌霄花,借对方的高枝炫耀自己;也不应学那痴情的鸟儿,只知在绿荫下重复单调的歌曲。更不应如长年送来清凉的泉源或增高的险峰,只为了衬托对方。这样的爱情观不仅在当时显得独特且珍贵,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值得我们深思与尊重。
舒婷的作品以其独特而鲜明的观点传达了关于爱情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即便在当代社会也具有很高的价值。这样的爱情观念在当下社会仍然具有很高的可贵性和敬重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