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大野的猫——第100期
配图/网络
近期,一些宠物主人分享道:“我们常听闻猫咪的应激反应,那么,究竟何为应激反应?”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part.1 猫咪的应激反应定义
简单来说,应激反应就是猫咪在面对压力或刺激时所表现出的身体反应。在医学上,这是一种全身性的非特异性反应,可能导致猫咪的机体出现多种变化,如血压上升、血糖水平波动等。
当猫咪遭遇外部刺激超出了其心理承受范围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变化,甚至可能诱发各类疾病,严重时可致猝死。
part.2 猫咪应激反应的症状
猫咪的应激反应症状轻重不一。轻微的症状可能被忽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症状可能演变成更严重的疾病。
轻微症状包括:猫咪习惯性改变睡眠地点,如躲到床下;食欲稍有减退或出现异食现象;互动性降低,变得孤僻。
轻微症状的继发疾病如:长期食欲不振可能导致猫咪患上脂肪肝。
严重症状则包括:拒食、呕吐、尿闭、腹泻,甚至猝死。
part.3 猫咪应激反应的原因
猫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即便家中的猫平日里显得傲慢且,出门后也可能会表现出紧张和不安。很多情况下,猫咪的应激反应与铲屎官的照顾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常见的自然因素包括雷雨天气、温度骤变;人为因素则包括恐吓猫咪、粗暴地给猫洗澡、带猫外出、搬家、家现新宠物、外界噪音等。
part.4 如何应对猫咪的应激反应
对于猫咪的任何情绪变化,铲屎官都不能掉以轻心。若猫咪因害怕而躲藏,切勿强行拉出。
正确的做法是:先温柔地安抚猫咪,让其在一个安全的地方独处,不其出来,给予其足够的时间自我调整和恢复。
若猫咪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如拒食、呕吐、尿闭等,应立即就医,不可耽搁。
part.5 如何避免猫咪的应激反应
请勿将自家猫咪与他人家的猫咪做过度比较,多数家猫的情感较为敏感和脆弱。
特别是上班族饲养的猫咪,从小就独自在家,接触外界的机会较少,因此情绪更加敏感。主人应避免过度恐吓或惩罚猫咪。
家中来客时,若猫咪感到害怕并躲藏,切勿让客人去打搅它。
请勿强行带猫咪出门,尤其是从未出过门的猫咪。有些主人盲目模仿他人行为,如不带猫包直接抱猫出门,甚至带猫去海边等地方。这些行为对猫咪而言是极具压力的。
细心观察和照顾猫咪的情绪是避免其出现应激反应的关键。
对于新晋铲屎官或即将成为铲屎官的朋友们,要注意猫咪的“社会化时期”。
让3个月大的猫咪与母猫及兄弟姐妹一起生活有助于其学习必要的生存技能。回家后,可逐渐引导其接触人和动物,培养其社交能力。这样有助于稳定猫咪的情绪,减少其对应激的敏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