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但求无愧于心前一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从《诗经》中走来的时节) – 28百科知识网-pg电子网站

但求无愧于心前一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从《诗经》中走来的时节)

月光如水,白露如珠。在这以具体景象命名的节气中,白露赋予了更多超越自身的意义。

寒意渐生,露水凝白。此时的白露,如同一幅画卷,以颜色划分秋色,使秋天成为令人陶醉的节气。在这景中,情感也随之起伏。

伊人宛在水,如同《诗经》中的描述,白露让草木都有了生命。这位在水一方的伊人,千百年来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将情感的波涛通过秋风传递,每一句诗词都温润如玉。无论是铁骨铮铮的关西大汉,还是柔情似水的江南女子,都被白露的温柔所感动,将大江东去的豪情唱成婉约忧伤的曲调。

遥想古代,白露时节,哪些人在收清露呢?是文人墨客,还是医者仁心,又或是闺中女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秋露收集后煎制如饴,可延年益寿。清露在百草头上,未干时收取,可治百病,止消渴。看似简单的收取过程,实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不知李时珍是否亲自收过清露,但医者的身份使他或许身体力行。至于文人和世家,他们对露水更是有着特殊的情感,清晨收露就成了一种修行。露水在草尖、叶上稍纵即逝,文人的慵懒和的梳妆都需与露水的时间赛跑,留下许多佳话。

观赏性和实用性是白露的两大特点。既能观赏露水之美,又具实用价值的东西并不多见。“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其实这也是一种生活的无奈。

八月白露秋风起,正是离人相思时。相思成疾,便成了一种病态。在古诗词中,随手一抓就能捏出一大把相思者。他们或倚门望眼欲穿,或推窗凝望远方。“玉阶生白露,夜久浸罗袜。”等待是一种煎熬。当代社会虽然交通发达,距离被消解,但思念之情却依然浓厚。“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思亲之情是人们永恒的情感承载。

“白露水,救世人。”白露时节的水是秋旱时农人最大的希望。“白露身弗露”,懂天时的农人更懂其内在含义。再好的露水也抵不过秋粮的丰收带来的喜悦。农人的盘中盛的是丰收的果实而非养生的白露。


但求无愧于心前一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从《诗经》中走来的时节)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