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游戏手机崭露头角:如何应对掌上游戏机市场的变革?》一文中,我们见证了手机平台游戏的发展史。随着手机游戏的电竞化趋势日益明显,这对手机性能和用户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催生了一种新的产品形态——游戏手机。这种新兴产品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大手机厂商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研发,引发了形态之争。
关于游戏手机的形态,目前并没有官方的标准。手机厂商们各显神通,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设计思路。索尼xperia play虽然尝试了一种游戏手机的设计方案,但其滑盖设计和隐藏的游戏按键显著增加了手机的厚度和重量,并未被广大用户所接受。而像摩奇i7和i7s这样的产品,虽然保持了直板手机的形态,但机身过于宽大且厚重,加上手机 手柄的二合一设计,使用体验仍有待提升。
实际上,这些产品更像是赋予了通话功能的掌机。它们采用类似索尼psv掌机的按键布局,独立的l/r按键和双摇杆设计,无论是运行各种家用游戏机游戏还是通过按键映射方式运行android系统原生游戏都表现出色。
智能手机作为一种便携设备,其首要功能始终是通信,游戏机的特质只能排在次要位置。传统手机品牌对掌机形态的手机持排斥态度,正在寻找另外一条突围之路。
一种趋势是依靠外设变身。既然掌机形态的手机难以摆脱臃肿的弊病,那为何不将手机和手柄结合的设计拆分呢?于是,手机领域出现了专用的游戏手柄,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实现对游戏的操控。这种蓝牙游戏手柄的价格浮动较大,品牌和型号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设计、做工、按键手感等方面。如今,手机 手柄外设的组合方案已经得到了不少手机品牌的认可。
除了外设流,还有软件优化流。在消费者对游戏手机的需求成为刚需之前,手机厂商不会在设计和硬件上投入太多。从软件和系统层面针对游戏进行优化成为了整个行业的共识。自2016年开始,手机领域就出现了特殊功能如“游戏加速”和“游戏模式”,让普通手机也能驰骋更流畅的游戏世界。诸如华为推出的“gpu turbo”技术也能显著提升手机的帧数。随着手机游戏逐渐电竞化,消费者对更流畅的游戏体验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真正的游戏手机与传统手机在游戏体验上仍有所差别。真正的游戏手机在硬件、散热、触控、ai等方面都有更专业的表现和针对游戏的优化。随着vulkan api的普及和发展,未来的游戏手机将在性能和画质上有更大的突破。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游戏手机”市场正在逐渐扩大,千元价位的手机已经开始融入这一市场趋势之中。未来这些真正意义上为游戏而生的手机与传统手机的差别将会更加明显。那么这些真正的游戏手机与传统手机究竟有何不同?它们能否满足日益增长的游戏需求?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